关注迅速公众平台
关注微信联系人
微信公众号运营攻略
作者:迅速网络 来源:www.webws.com
微信公众号
怎么玩
移动互联网时代,有的企业忙着做微信公众号,有的则忙着,但显然无论是做微信第二次开发,还是做企业,以现在人口红利来说,已经不是那个“躺着”就可以涨粉的时期了,企业再想要大量涨粉,对公众号运营者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,但是只要不放弃,什么时候都不算晚,那么公众号要怎么玩呢?
微营销小编认为除了确定好公众号的调性,包括公众号名称、简介、微信号、头像等等,这些最基础的准备工作,接下来,内容连接、活动营销、推广引流和粉丝互动也是运营者需要精心去维护、策划的。
任何内容都是针对目标用户的,例如做化妆品的,它的目标用户大多数在18-45岁之间的女性,这个范围可能会有点广,企业也可以根据品牌、形象定位再精细到各种年龄阶层、社会地位等。确定目标用户以后,下一步就是如何通过内容连接用户?
首先要注重整个页面的UI设计,例如视觉排版、推送时间、风格定位等,培养目标用户的阅读习惯,然后就是选题,目前大量同质化的内容,导致用户非常容易产生视觉疲劳,因此运营者需要结合产品定位,为用户提供有用并且有独特价值的内容,当然除了标题吸引人,内容有料才能吸引用户的关注。
另外,内容不局限于文章,有些视频或者图文结合的话会更容易吸引用户,当然这就需要到相关的网站去寻找更多的素材,不能偷懒照搬别人的,建议尽量自己改,内容要使用编辑器进行编辑,图文排版编辑器可使用秀米、96微信编辑、i排版等等,选题做好内容以后,就是推送了。
关于推送,几点推送、推送几条,推送时间方面,企业最好还是固定推送时间,这样容易培养用户阅读习惯,时间根据后台用户打开数据高峰值来决定;推送条数的多少,则需要根据产品的定位,例如餐饮类一天可推送两次,中午12点左右,下午5;30左右都可以,美容产品则可一周推送2-3次即可,一般来说,运营开始推送条数不要太多,一个是没有足够的精品内容推送,再者就是推多了会打扰到用户;但也不能太少推,内容单一的话用户选择性也比较少。
此外,在生产内容方面,要学会借势营销,结合一些带有正能量或者比较幽默、搞笑的热点新闻,借势传播品牌。热点不是说只要你把某个热词放进文章或者视频就是借势了,一定要在自身品牌的基础上,将你的创意结合热点,融入品牌文化。比如科比宣布退役,你可以根据他平常对待篮球的热爱,生活的态度来写,例如:没有科比,以后你将看不到凌晨四点的洛杉矶,如果你是做快递行业的,你可以写,没有凌晨四点的洛杉矶,却有凌晨四点的每个城市。
单单只靠内容支撑的话会显得比较单调,这时就要定期做些活动策划,来提升粉丝活跃度同时也对增粉有很大促进作用。当然活动最好是能提供给用户某方面的利益,这样用户才会自觉性的转发和分享,例如优惠券、现金券、奖品之类的。
另外,活动流程一定要简单,很多活动确实有足够的吸引力,不过由于流程太复杂,用户往往看到一半兴趣就消减了大半,所以流程越简单,用户进入门槛低,成本也相应会低。
在活动频次方面,也要根据企业发展情况,在企业预算充足的前提下,可以每半个月,或者一个月办一次,形式要多变,让用户除了参与其中,还要有期待下次活动的欲望是最好的。
目前市面上推广方法不要太多,关于免费和收费两种推广方式,企业自己要拿捏得当,因为有些免费的推广方法其实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成本,如果这些成本反而超过了需要收费的钱,就不太划算。举个例子,如果企业公众号在不做任何收费活动推广的条件下,需要1年增粉10万,这其中隐藏的人力和时间成本其实是非常大的,一个运营者恐怕运营不过来,那么公司又要重新招人,这就需要多付一个人员的工资,这也属于成本付出。
多媒体引流的平台有很多,除了微信,知乎、豆瓣、贴吧等拥有巨大用户流量的平台,如果方法得当,也可以得到很好的引流效果。其实引流并不是把你的产品一下子就最大范围的让目标用户都知道,而是在这个过程中,你的产品得到了用户的认同,而且他会主动去分享、传播给其他用户,以病毒式的传播方式,最大范围的让用户都认同产品。这就需要产品本身具有吸引力。
现在很多公众号都做的非常僵硬,所以就会经常大量掉粉,原因就是因为太机械化,没有与粉丝互动,目前连淘宝、蘑菇街等电商都有专门的社区来让用户互动,公众号如果连互动都没有,就谈不上运营了。
其实互动是很简单的,就是和粉丝就某一个话题展开讨论,或者分享心得等等。例如暴走大事件里,每一期播完以后都会留一个话题,这样就会有很多人评论,这种由用户产生的UGC其实是最宝贵的,因为只有与用户互动,产品才能更贴近用户,才会有新的话题,以此循环来形成一个比较长期、固定的社区。
用户互动的第一步,就是构思用户画像,了解用户;接下来就是引导用户,通过做活动,或者提问、投票等,让用户自觉参与;然后就是和用户打成一片,深入到用户所处的圈子,更进一步的了解他们的需求;最后就是让用户在对产品的认同下,自觉性的宣传和推广产品。
特别申明:本站的主旨在于收集互联网运营相关的干货知识,给运营小伙伴提供便利。 网站所收集到的公开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或用户投稿,并不代表本站认同其观点, 也不对网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,如有侵权,请联系站长删除
业务联系